用户名
密码    忘了密码
|
|
|
|
|
|
|
|
|
|
液压滑模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和防治方法
资讯类型:科技前沿 加入时间:2009年5月7日9:1
 
液压滑模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和防治方法
   杨 嗣 文
   (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02)
   摘 要:根据施工实践经验,全面分析了滑模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并相应地提出防治方法.
   关键词:粮仓;液压滑模;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5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4701(2004)03-0146-03
   液压滑模施工即采用自升设备随结构混凝土的浇筑自行向上滑升的施工方法,其滑升装置有模板系统、操作系统、液压系统和施工精度控制系统组成。模板系统主要由模板、围圈及提升架组成;操作系统主要由支承杆、千斤顶、液压操作控制装置组成,提升架将模板和操作平台连成整体,千斤顶穿过支承杆并固定在提升架上;施工精度控制系统主要由千斤顶同步控制和结构物轴线及偏斜控制。滑模施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连续支模和周期装拆模板,故支模材料省、劳力消耗少、施工进度快,尤其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圆筒仓、混凝土烟囱等构筑物。2000年3月竣工的国家粮食储备局某直属浅圆仓和联体之筒仓均成功采用液压滑升模板施工技术,工程质量被评为优良工程。笔者结合施工监理实践,现将液压滑模施工中易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方法浅述如下。
   1 工程概况
   国家粮食储备局某大型粮库(一期库容6亿斤),其中浅圆仓直径均为30 m、壁厚270 mm、高15.1 m;联体立筒仓,直径各12 m,壁厚220 mm,筒壁高33.7 m均属钢筋混凝土结构。
   浅圆仓采用环形柔性平台滑升,内外模板采用P2012和P2512等普通定型钢模、标准连接体互拼、开字型提升架,内外环形平台支架均采用Ф48ⅹ3.5钢管、管卡箍连接,环形钢管接头采用焊接,液压千斤顶使用64只GYD60型滚珠式千斤顶,支承杆为Ф48ⅹ3.5A3焊接钢管,滑升平台总荷载1 000 kN,液压动力使用JYHJ-36型液压控制台分区控制。
   联体立筒仓采用刚性平台滑升,平台总荷载450 kN,液压千斤顶每仓采用26只。
   浅圆仓和联体之筒仓混凝土施工均为3班连续作业,平均日滑升速度9 m,混凝土强度为C25。
   2 滑模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方法[1]、[2]
   液压滑模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有:混凝土表面出现局部坍落、蜂窝麻面及裂纹;混凝土表面出现鱼鳞状外凸;筒壁倾斜;操作平台失控、扭转、偏移等。
   2.1 筒壁混凝土出现坍落现象在6号仓+4.0 m筒壁滑升中,发生局部混凝土坍落。
   2.1.1 原因分析
   (1)没有严格分层循序均匀地浇筑混凝土,局部混凝土尚未凝固。
   (2)混凝土出模强度低于0.05 N/mm2。
   (3)振动棒插入太深。
   2.1.2 防治方法
   (1)严格按规定混凝土浇筑路线、深度、时间循序浇筑,振动棒插入深度严禁插入下层已初凝的混凝土内,一次时间控制在9 s,防治混凝土离析。
   (2)控制滑升速度150 mm/h,雨天施工时,混凝土入模坍落度为3~4 cm,且用海绵吸去已浇混凝土上部接磋处积水。
   (3)对混凝土局部坍落处,清除后补填比原强度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终凝后压光。
   2.2 混凝土筒壁表面出现局部裂缝9号浅圆仓+7.0 m筒壁滑升中出现细微水平和斜向八字形裂缝。
   2.2.1 原因分析
   (1)因雷击停电,提升间隔时间超过4 h(正常滑升时,两次提升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2 h),混凝土强度高、摩阻大。
   (2)平台扭转强行滑升。
   2.2.2 防治方法
   (1)认真检查模板有否异常,确保锥度一致。
   (2)采用收分装置逐步调整平台扭转,或改变浇筑方向,经常检查和控制平台轴线偏斜情况,纠正后再正常滑升。
   (3)对带起的未凝固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
   (4)裂缝修补方法:一般局部细微裂纹用高强度水泥浆抹压,严重局部裂缝须凿除裂缝上下部位混凝土,槽深30 mm、宽40~50 mm,清除干净后采用细石混凝土补填压实且养护。若为局部贯穿裂缝应采用灌浆处理。
   2.3 混凝土表面局部蜂窝麻面及露筋
   2.3.1 原因分析
   (1)钢筋过密、粗骨料阻塞。
   (2)漏振或振捣不实。
   2.3.2 处理方法
   用与混凝土同配合比去石子水泥砂浆修补,较严重孔洞采用压力注浆法补强。
   2.4 筒壁滑升过程中出现垂直度偏差
   滑升过程中筒体垂直度出现允许偏差是正常的,但必须及时控制,产生垂直度偏差原因:
   (1)浇筑混凝土不均匀。
   (2)操作平台荷载不对称造成重心偏移。
   (3)操作平台刚度差,平整度、垂直度难以控制。筒体偏斜防治方法:
   (1)严格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混凝土浇筑路线和混凝土量均匀浇筑,操作平台上荷载应对称放置,确保施工荷载均匀分布。
   (2)坚持每次滑升30 mm/次,及时控制筒壁中心线偏差在允许范围(垂直度不大于20 mm)。
   (3)严格控制千斤顶升差,对超偏一侧采用超滑一个程差(可通过千斤顶止滑装置调节),达到正常垂直度为止。
   (4)通过花篮螺栓调整柔性平台拉杆松紧程度达到纠偏目的。
   (5)操作平台严格按施工方案组拼,材质均匀统一,确保平台四组重心线锤平衡不偏。
   2.5 混凝土筒体表面出现不同程度鱼鳞状外凸现象
   联体之筒仓筒壁+10 m~+12 m处滑升时,混凝土表面圆周方向出现了鱼鳞状外凸现象。
   2.5.1 原因分析
   模板刚度不够、空滑过高,未认真调整模板锥度。
   2.5.2 纠正方法
   (1)提高模板刚度,调整模板锥度。
   (2)经常校正提升架垂直度、水平度,避免提升架倾斜。
   (3)对已出现的鱼鳞状筒壁,用高标号水泥砂浆修补平整。
   2.6 支承杆局部弯曲
   2.6.1 原因分析
   (1)支承杆本身弯曲。
   (2)支承杆接长焊接时偏心。
   (3)相邻两台千斤顶升差较大,互相别劲,使支承杆失稳发生弯曲。
   2.6.2 纠正和预防方法
   (1)支承杆安装或接长前,必须接直。
   (2)对接长段偏心超过2 mm,必须切断,重新焊接。
   2.7 操作平台失控、扭转
   操作平台产生扭转,使支承杆和钢筋随筒体混凝土产生旋转性位移,该工程由于严格执行各工序质量预控,避免发生此类问题。如发生此类问题,原因如下:
   (1)平台荷载不均匀。
   (2)千斤顶顶升不同步。
   (3)提升架失稳。
   (4)操作平台刚度小。
   控制和处理方法:
   (1)操作平台上荷载要保证均匀分布,筒体滑升过程中,禁止塔吊卸放钢筋和人员集中于平台一侧。
   (2)调整千斤顶升程装置确保同步滑升。相邻两千斤顶升差不得大于20 mm。
   (3)中心纠偏应逐步调整。
   (4)加固提升架,增设支撑,及时校正。
   (5)间隔一定部位,在仓壁上设置预埋件。用手拉葫芦拉紧预埋件与提升架,随滑随纠。
   2.8 操作平台偏移
   2.8.1 原因分析
   (1)两侧模板收分不均,模板一次性收分量不大于10 mm。
   (2)日照、风力、雨雾等外力影响。
   2.8.2 控制方法
   (1)调整模板,使发生偏移的两边模板收分一致。
   (2)经常校测平台中心控制线,不允许超过±20mm。
   (3)已出现偏斜时,可利用千斤顶顶升装置升差纠正。
   3 结 语
   对于有效地防治液压滑模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其关键是认真落实混凝土滑升工程的工程质量预控措施,即严格兑现施工组织设计所制定的施工要点和措施,设置质量控制点,发挥质量保证体系的作用,上述质量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文章来自:滑模机械网
文章作者:信息一部
新闻推荐
 
关闭窗口
 
网站建设 | 广告刊登 | 汇款说明 E-mail: admin@chinasfm.com 技术支持:简双工作室
电话:0371-69131532 传真:0371-63942657-8001
版权说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信息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