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了密码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广告刊登
首页
|
行业新闻
|
科技前沿
|
技术资料
|
企业大全
|
工程展示
|
工程供需
|
人才中心
|
推荐图书
|
会员中心
|
交流论坛
钢筋砼结构滑模施工中的砼凝结时间及垂直度控制分析
资讯类型:科技前沿 加入时间:2009年5月15日17:53
钢筋砼结构滑模施工中的砼凝结时间及垂直度控制分析
摘要:滑模施工技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高层建、构筑物的施工方式,在其施工中的砼凝结时间问题及施工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予以解决。
关键词:滑模施工砼凝结时间垂直度控制钢筋砼结构
1引言
滑模施工技术是混凝土工程和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场地占用少、安全作业有保障、综合效益显著的一种施工方法。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将该施工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近10多年,滑模施工技术又有了长足的进步,部分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目前钢筋砼结构滑模施工技术尚存在诸如砼凝结时间、施工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等问题,需在工程实践中加以研究并妥善解决。
2 滑模施工中的砼凝结时间的控制
滑模施工中的砼凝结时间需要严格控制,这就要求滑模施工过程对混凝土的拌和既要具有可滑性,又能满足混凝土结构使用技术性能和耐久性要求。
采用混凝土凝结度来表示滑模施工中的混凝土特性,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因此选定混凝土拌和物凝结度是滑模施工的首要工作。混凝土拌和物凝结度的选定与施工气温、滑升速度及施工部位、混凝土运输入仓方式等条件有关。凝结度的测试方法:用一个上口100mm、下口200mm、高300mm喇叭状的塌落度桶,灌入混凝土后捣实,然后拔起桶,混凝土由于不完全凝结而因自重产生塌落现象,用桶高(300mm)减去塌落后凝结好的混凝土的高度,称为凝结度。滑模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和物配比,尽量选用小的凝结度,避免浇筑时泌水外流,这样也能够更好地掌握砼凝结时间,砼凝结时间的长短也决定了滑模提升的速度。
⑴冬季施工时,由于气温低,混凝土强度增长慢,同时蒸发量小,混凝土凝结度损失相对较小,需适当减小水灰比,选用小的凝结度。从浇筑效果看,冬季施工仓面溜槽出口混凝土凝结度为1~2cm时,入仓振捣时浆液充分,脱模后混凝土表面光滑,无泌水现象,滑板滑升速度平均15~25cm/h;仓面溜槽出口凝结度小于1cm时,振捣困难,脱模后混凝土表面有麻面;仓面溜槽出口凝结度2~3cm时,混凝土料沿溜槽下滑较好,入仓振捣时浆液充分,但对模板浮托力大,有泌水现象,达到脱模强度时间较长,滑板滑升速度平均8~15cm/h。
⑵施工气温在15~25℃的条件下,由于气温较高,运输中有一定的凝结度损失,加上混凝土外露面大,表面水分散失较快,因此应适当调整凝结度施工参数。从浇筑效果看,仓面溜槽出口凝结度小于2cm时,脱模后混凝土表面有麻面;仓面溜槽出口混凝土凝结度为2~3cm时,入仓振捣时浆液充分,脱模后混凝土表面光滑,无泌水现象,滑板滑升速度20~30cm/h;仓面溜槽出口凝结度3~5cm时,混凝土料沿溜槽下滑较好,入仓振捣时浆液充分,但对模板浮托力大,不利于混凝土面的平整,有泌水现象,脱模后有鼓肚流淌现象,达到脱模强度时间也相对较长,滑板滑升速度平均10~15cm/h。
3 滑模组装流程及垂直度测量
滑模施工过程中为了实现施工的正确性和过程安全性,首先需要进行滑模的组装。一般的滑模组装的流程为:测量放样→钢筋竖焊→凿毛清理→钢筋绑扎1m→内围圈→提升架内→立柱→外围圈→提升架外→立柱→内模板→外模板→液压管线→控制台千斤顶→平台板→临时水电管→全面检查→联合试运转→插支承杆→浇砼提升→检查调整→正常滑升至板底→钢筋绑扎1m→滑模滑空至板上10cm→扎梁筋一扎板筋→浇板砼。滑模组装可以分为半筒到半筒的顺序,也可以整个筒体一起组装。
垂直度是衡量滑模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规范要求:初始滑升时,在高度l0m范围内垂直度的允许偏差为10mm;超过10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h/1000(h为建筑总高度),且总偏差不得超过50mm。
在圆形仓筒施工中采用铅垂仪或圆心吊锤球的方法检查垂直度,测量位置设于滑模操作层圆心点上,每浇筑一次混凝土观测一次垂直度,偏差超过10mm时要进行调整、纠正。
4 滑模施工控制垂直度的措施由于滑模施工是连续作业,正常滑升时要求达到同步上升、无偏斜扭转,但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垂直偏差,因此实际操作中可采取保持支承杆稳定和操作平台水平度的措施,以较好地将垂直偏差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1)保持支承杆稳定
首先需要计算各个支承杆允许承载力,如下式(1)所示:
式中为工作条件系数,整体为刚性平台时取0.7-0.8;E为支承杆弹性模量;J为支承杆截面惯性矩;K为安全系数,一般取2.0;L为支承杆脱空长度。根据《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规定,支承杆允许承载力为15kN,据此可以选择合适的钢筋作为支承杆,以便满足承载力要求。在满足承载力情况下,保证支承杆稳定的措施有:(1)控制混凝土浇筑层高与滑升速度;减少爬杆的脱空长度,使支承杆不易失稳。(2)安装钢套管,增强支承杆刚度,钢套管上端固定在提升架上,与模板一起滑升,支承杆加了钢套管使刚度提高而不易变形弯曲引起偏扭。(3)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出模强度,增强对支承杆的嵌固作用。但出模强度过高,模板与混凝土摩阻加大,易产生“拉裂”。根据实践经验,出模强度应控制在0.6~0.8MPa,每24h滑升高度3~5m为宜。(4)混凝土表面至千斤顶之间的支撑杆加焊斜筋,增强支承杆刚度,或支撑杆沿全高采用“V”形箍筋;(5)提升架支腿上的收分螺杆在停滑和滑升后及时收紧,顶紧围圈可防止风力作用下滑模平台产生的水平偏移,并可保证支承杆稳定。
2)防止平台偏扭的措施
(1)选择同型号、同批量并经实验校定的千斤顶,以确保同步滑升。
(2)关闭油路针形阀,使较高一侧千斤顶暂停工作,待较低一侧千斤顶升至同高度时再同时工作,达到调平要求。
(3)全部支承杆在同一标高处安装限位调平器,以协调各千斤顶同步工作。
(4)平台上机具、设备、材料均匀布置。
(5)在偏移的一侧千斤顶的底座上垫入一块斜铁,使千斤顶带动整个系统沿偏移的反方向爬升,达到纠偏的目的。
(6)滑升过程中也可利用外力纠正方法进行调整。
(7)减少提升次数使千斤顶减少了爬升不等高的概率,有利于防止偏扭。
文章来自:
滑模机械网
文章作者:
信息一部
『
新闻推荐
』
『
关闭窗口
』
网站建设
|
广告刊登
|
汇款说明
E-mail: admin@chinasfm.com
技术支持:
简双工作室
电话:0371-69131532 传真:0371-63942657-8001
版权说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
信息处
联系